陈维崧律师(电话:139-2220-6869),组建的明法刑事团队,大量无罪、取保、缓刑成功案例,尤其擅长毒品、诈骗、职务侵占、非法集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案件辩护。&nbs... 详细>>
律师姓名:陈维崧律师
手机号码:13922206869
邮箱地址:13922206869@139.com
执业证号:14401200110249151
执业律所: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29层、10层、11层(1101-04)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刑事辩护这一方面的技巧,各位小伙伴是否了解了,如果又不了解的小伙伴,想了解又不知道去哪里找相关的内容,就来看看下面相关的具体内容吧,可以普及一些关于刑事辩护技巧这一方面的知识哦。
天道酬勤,我办理的刑事案件,绝大多数委托人都是非常满意的。总结多年从事刑事辩护的心得,要想将一个案子做漂亮,至少要具备扎实的法学功底、机敏的反应能力、洞察秋毫的分析能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务实的工作态度。
即使是诗人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优美的诗,从事刑事辩护这几年,颇多感慨,我将自己这几年的经验教训做个总结,以期对那些刚刚入行且有志于刑事辩护的律师同仁能有所帮助。限于水平关系,我肯定无法掌握所有办理刑事案件的技巧、要领,在此,我只能谈谈我自己的得失。限于时间、篇幅的关系,我罗列了十条。
一、委托人的话不能不信,不能全信,律师不能被委托人的的对案情的描述左右自己的思维。
因为委托人见不到卷宗,除非已经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委托人也见不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案发当时委托人也未必在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在侦查机关讯问时是如何交代的,其他人是如何交代的,这些情况,委托人一概不知。而且基于亲情关系,委托人的描述往往搀杂了极其浓郁的感情色彩,难以客观公正。 二、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公安机关的案件不如检察院自侦的案件证据翔实细致,因此,办理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不妨格外关注讯问笔录中的矛盾之处,办理检察院自侦的案件,不妨格
外关注定性。
三、注意询问技巧,不要公然做出对抗法庭的举动。特别在很容易被认为是诱导性提问的情况下,在公诉人提出抗议或法官制止的情况下,不要继续我行我素,不妨换个方式发问。比如你问被告人“案发当晚,你没有和王某某在一起,对么”,如果此时公诉人提出抗议或法官制止,你不妨这样继续进行你的发问,“案发当晚,你和王某某在一起了么”,经过刚才的抗议或制止,相信不需要多高的智商,被告一定会明白怎么回答了。
打铁还需要自身硬,有为才会有位,不断提升辩护技能,严格遵守执业规范,既能够有效提高辩护的质量,以专业的素养赢得当事人的认可,也可以减少和防范必要的执业风险,改变刑事辩护律师的社会形象,提升自身社会地位。刑事律师的辩护技能包括庭审前和庭审过程中,庭审前包括如何接待委托人、会见、调查取证、阅卷、以及庭前准备;庭审中包括如何发问、质证、举证以及法庭辩论。
一、如何接待委托人
如何接待委托人是作为律师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工作。委托人不论是处于何种目的,借助何种渠道选择律师,但律师与委托人之间大都属于第一次见面,虽可能会有初步了解,但之间并不熟悉,也不一定互相信任。如何能取得委托人的信任,将案件接下来,这中间可能夹杂其他与律师能力无关的因素,但非常考验一名律师的基本能力。如何与委托人沟通和交流?其间包括非常丰富沟通谈判技巧以及对当事人心理的把握。这里,重点讲的不是如何抓住委托人,而是要讲在接待委托人时要注意的问题,不能够为了抓住委托人而不择手段。
(一) 耐心倾听委托人的陈述,但不能偏听偏信
耐心倾听是建立良好、有效交流沟通的前提,作为一名律师,对委托人在热情的同时要表现出关怀理解之心,对委托人的陈述要耐心倾听,不能随意打断当事人的陈述或者表现出不耐烦。否则既可能会给委托人带来不好的印象甚至认为不尊重他,影响本可达成委托关系。同时,也可能影响到对案件情况的了解,在如何形成委托关系上举止失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当事人的陈述要保持必要的警惕,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切忌盲目偏偏听偏信。
一是在我国,由于审前羁押率很高,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律师的一般都是其近亲属,本身不是案件的当事人,对案件情况虽有可能了解,但不尽然全面;二是即使当事人了解案件情况,但往往基于趋利避害的心里,也不一定会实事求是的陈述,可能避重就轻;三是由于欠缺法律知识,对事实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会判断失误,出现该告诉律师的没有告诉,而不重要告诉律师。这些原因的存在就要求律师在耐心倾听的时候结合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客观分析判断,在必要时,进行合理引导。这样不仅有助于律师能够尽可能全面了解案件情况,也能够在对案件合理预测判断的基础上如何与委托人建立委托关系,避免为日后合作埋下隐患。
(二)切忌不能为了接案件而做承诺,甚至说大话打包票 在与委托人交流沟通时,委托人一般都会要求律师对案件前景进行预测和判断并提供合理化建议。这往往使律师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回答不明确,什么都留有余地,就难以获得委托人的信任,放走案子,但如果明确回答,由于对案件事实和证据掌握不全面,心里又没底,也担心预测错误影响与委托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