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明法刑事团队!

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明法刑事团队 >律师文集

团队介绍

 陈维崧律师(电话:139-2220-6869),组建的明法刑事团队,大量无罪、取保、缓刑成功案例,尤其擅长毒品、诈骗、职务侵占、非法集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案件辩护。&nbs... 详细>>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律师姓名:陈维崧律师

手机号码:13922206869

邮箱地址:13922206869@139.com

执业证号:14401200110249151

执业律所: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29层、10层、11层(1101-04)

律师文集

合同欺诈行为与保同诈骗罪的区分和界定

  摘要:合同欺诈的行为就是以欺诈对方为目的,用故意不履行或使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方式,使对方受经济损失,从而使自己获取非法利润。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人为地增大了市场经营的风险系数。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在经济活动中受到合同诈骗呢?我们一起广州刑事律师来看一下相关的具体内容吧。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活动形式的日趋多样化以及法律规定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对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的界定就时常产生分歧,出现了有的合同诈骗犯罪被当作民事纠纷处理;有的合同欺诈行为被当作合同诈骗犯罪提交公安机关,形成一方当事人借助国家权力“以刑压民”解决经济纠纷的局面。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的区分与界定问题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一大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就二者的构成条件、界定标准等问题作些探讨。

  一、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在理论上的界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八条对欺诈行为的解释,“合同欺诈”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意图诱使对方当事人在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情况下签订并履行合同的行为。而合同诈骗行为的含义,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很显然,从法条字面的表述上来看,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在构成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二者都是利用合同的形式;都发生在合同的签订或履行过程中;主观心态上都存在故意等等。但是,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

  (一)主观方面不同:

  虽然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在主观方面均为故意,但是两者的“故意”又不完全相同:

  合同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既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欺诈行为会导致相对人陷于错误意思表示,却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间接故意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对某一重要事实轻率地做出陈述或根本不作表示,以致相对人错误理解有关事实,并据此做出意思表示。此种欺诈的特征在于,行为人并不考虑其陈述或态度可能给相对人造成的影响,行为人对其行为在主观上采取了一种放任自流或无所谓的态度。

  而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则只能表现为直接故意。因为合同诈骗罪作为一种目的型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为实现此目的,行为人对损害他人财产所有权这一犯罪结果必然持积极追求的态度,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导致对方当事人财物上的损失,而仍然希望这一结果的发生,其心理态度始终是一种直接故意,而不可能对欺骗的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可见,合同欺诈行为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而合同诈骗罪则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二)客观方面不同: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的目的在于无偿取得他人财物,根本不具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因此其采取欺骗手段签订的合同通常根本无法履行,或者即使能够履行,行为人也不会去履行;而在合同欺诈行为中,行为人并无不履行合同的故意,而只是用虚构的事实或不履行告知义务致使合同违反公平交易规则,为自己谋取高于合同义务的利益。

  从欺诈行为的方式上看,合同诈骗罪由于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所以行为人的欺骗行为只能是积极的作为方式,不存在不作为方式;而合同欺诈行为由于具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形态,所以行为人的欺骗行为可以是积极的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甚至是沉默的方式。在间接故意的情形下,行为人的行为方式多表现为不作为,如不履行告知义务即可构成合同欺诈行为。

  从欺诈行为结果上看,合同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的财物必须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条件;而合同欺诈行为并不以受害人有财产损失为必要条件,即使在要求有行为结果的间接故意的情形下,也没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要件,行为人不法获利数额的大小,不影响合同欺诈行为的成立。

  (三)侵犯的权利属性不同:

  合同诈骗罪所侵犯的权利是受害人对财物的所有权,而合同欺诈行为所侵犯的是对方当事人的为真实意思表示的请求权,侵犯的是一种债权。

  (四)合同的真实性不同:

  合同诈骗中的合同是不真实的、虚假的,行为人只是借助合同的形式来实施犯罪;而合同欺诈中所签订的合同是真实的,行为人追求非法利益的目的只能通过合同的履行来实现,欺诈行为中必然有合同行为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

手机号码:13922206869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29层、10层、11层(1101-04)

技术支持:网律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