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明法刑事团队!

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明法刑事团队 >刑事辩护

团队介绍

 陈维崧律师(电话:139-2220-6869),组建的明法刑事团队,大量无罪、取保、缓刑成功案例,尤其擅长毒品、诈骗、职务侵占、非法集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案件辩护。&nbs... 详细>>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律师姓名:陈维崧律师

手机号码:13922206869

邮箱地址:13922206869@139.com

执业证号:14401200110249151

执业律所: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29层、10层、11层(1101-04)

刑事辩护

抢劫罪既遂与未遂怎么界定

摘要:抢劫罪是多发性的侵犯财产型犯罪。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是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点。下面浅析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定。

在我国发生的刑事犯罪中,抢劫罪一直是发案率很高的一类犯罪。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积累,公民收入普遍提高,不法分子抢劫的案件数量也呈上升的趋势,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然而对于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定,由于立法机关和司法解释机关一直未能作出明确的规定,往往导致对于相同的事实情况,在不同的司法机关或是在不同的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裁决,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明确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其性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即着重就该问题进行分析。

一、抢劫罪的概念和构成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或者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或是以其他使被害人不能反抗,不知反抗的方法,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或者夺走其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具体有如下的构成特征:

1、本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权和人身权。犯罪分子实施抢劫罪的目的是非法强占公私财物,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只是实现其目的的手段,因此也决定了抢劫罪是属于侵犯财产权而非侵犯人身权利罪的关键。然而作为抢劫罪对象的公私财物是否包括不动产,理论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传统观念认为,占有不动产与动产的区分在于不动产不能当场取走,且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而动产可以被当场拿走,且只要占有即可拥有所有权,因此不动产不存在当场占有的可能。然而笔者认为抢劫罪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不要求以拿走为成立要件,至于占有本身是否转移了财务的所有权,对抢劫罪的成立并无影响。因为不管是占有动产还是不动产,如果这种占有是违背法律的,都是无效的行为,行为人不能因此取得所有权。所以,从理论上而言,抢劫罪的对象应当既包括动产也包括不动产。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令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当场强行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行为实质是一种双重行为,有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构成。方法行为是指为了能劫取财物,而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令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手段;目的行为是指为了能劫取财物,即当场夺取? 莆锘蛘呤顾?说背〗桓恫莆锏男形?A秸叩慕岷鲜骨?智澜僮镉氲燎宰铩⒄┢?铩⑶蓝嶙铩⑶谜├账髯锏墓丶??BR>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抢劫罪的主体。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可以构成抢劫罪。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出于何种动机,一般不影响定罪,但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二、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界定

关于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在法学界与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主张:1、抢劫罪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因而界限应当是以行为人是否占有公私财物为标准。2、抢劫罪不仅侵犯财产权利同时还侵犯人身权利,而且人身权利应当被认定为主要权利,因此即使未抢到财物但是给当事人的人身造成危害的也应当认定为犯罪既遂。3、财物的到手和致人重伤或死亡与否是区分本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如果没有抢到财物但是致人轻伤的应当被认定为抢劫未遂。4、犯罪的既遂,只是针对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是否齐备来区分。结果加重犯或者情节加重犯,只要具备法定的加重结果或情节,就是齐备了所有的构成要件,成立既遂。笔者认为应当区分普通抢劫罪、转化型抢劫罪、加重抢劫罪三种不同情况。

(一)普通抢劫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

由于我国《刑法》分则将抢劫罪归入侵犯财产罪之类罪,即表示犯罪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劫财,其行为最终指向的也是被害人的财产权利,因此根据法益侵害说,普通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应以财产权益是否受到实际损害为标准.而财产权益是否受到实际损害应以被害人是否失去对财产的实际控制为限,而不应以行为人是否非法占有财产为标准.因为行为人是否实际占有取得财物,如何处置,已与刑法保护权益的意旨相去甚远了.《刑法》作为以惩治犯罪行为人为对象的强制手段,将重点放在惩处犯罪行为人侵犯他人财产权利的主观罪过,并保护被害人的财产权利加以考虑,则是立法者如此分类的立足点,多数国家的立法都是如此。当然,这并不是说立法者对行为人所造成被害人人身权利的侵犯,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就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所受到的侵犯,从危害结果上讲,有时甚至远远超过其财物所受到的侵犯,往往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恶果。所以《刑法》第263条对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作出加重处罚的规定,属于结果加重犯。由此,行为人是否抢到被害人的财物,是分析其抢劫行为是否产生危害结果的一个方面;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人身权利中伤(包括轻伤、重伤)、亡的后果,也应是分析其抢劫行为是否产生危害结果的另一个方面。假如这两方面中任何一方产生了危害结果,成立犯罪既遂则符合抢劫罪属于结果犯的原理。

(二) 转化型抢劫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

转化型抢劫罪既遂与未遂标准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转化型抢劫罪是按刑法第263条所规定的一般抢劫罪处罚,其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也应该与一般抢劫罪相同;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行为,转化型抢劫犯罪就是既遂,即转化型抢劫罪没有未遂。笔者认为,转化型抢劫罪仍应以采取盗窃、诈骗、抢夺取得财物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实施暴力、胁迫行为时,被害人的财产权益是否受到实际损害作为标准区分既遂和未遂。此类犯罪仍属于贪利型犯罪这一本质特征,把着重点应放在被害人是否失去对财产的实际控制上,而不在于是否实施了暴力、胁迫行为,而不是以是否实施了暴力、胁迫行为决定既遂与未遂的区别。如果对这种情况认定为既遂,出现的后果是:在普通抢劫的场合,采用暴力手段而未得到财物,一般只能是抢劫罪的未遂。事后抢劫的危害性和危险性不至于超过普通抢劫罪,把普通抢劫当未遂处罚的情形,在转化型抢劫罪中按既遂处理,显然有失公允。

(三)加重抢劫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

加重抢劫罪是指《刑法》263条规定了的后半断的内容:(一)入户抢劫,(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传统观点认为这八种情形的抢劫罪,明确规定为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是无条件地应在此法定刑幅度内量刑的规定,并以此作为是立法者对抢劫既遂规定的依据,笔者认为,这样理解不免片面,是用静止的眼光在审视运动着的犯罪这一反复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背离了哲学上静止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其实,在我国不论是普通抢劫还是加重抢劫都只适用抢劫罪的一个罪名,并不存在两个罪名.这些加重情节只是法定刑升格的条件,并不是抢劫罪成立的条件.例外的是,在抢劫数额巨大,多次抢劫情况下,由于此时加重处罚条件与抢劫罪主要客体发生重合,其加重条件是否成立直接决定加重抢劫罪的成立,因此不存在未遂的情况.除此以外的加重抢劫罪情节是否存在只是影响量刑而不是影响定罪,其区别既遂和未遂的标准原则上仍只是被害人是否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因此,作为同一罪名的抢劫罪不应只根据加重情节是否具备而改变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标准。

综上所述,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人身权利(包括轻伤、重伤、死亡的)危害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既未劫取他人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权利危害后果的,属抢劫未遂;在加重处罚的八种情况中,除“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规定的结果加重情节不存在未遂问题外,其余包括“入户抢劫的”等七种情况的情节加重犯,同样存在既遂、未遂问题,其中属抢劫未遂的,应当根据刑法关于加重情节的法定刑规定,结合未遂犯的处理原则量刑。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

手机号码:13922206869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29层、10层、11层(1101-04)

技术支持:网律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