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律师(电话:139-2220-6869),组建的明法刑事团队,大量无罪、取保、缓刑成功案例,尤其擅长毒品、诈骗、职务侵占、非法集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案件辩护。&nbs... 详细>>
律师姓名:陈维崧律师
手机号码:13922206869
邮箱地址:13922206869@139.com
执业证号:14401200110249151
执业律所: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29层、10层、11层(1101-04)
导读: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那么在过失犯罪中能否适用正当防卫呢?下文为您详细介绍。
一、过失犯罪人不是不法侵害人。
过失犯罪的行为人既无希望或追求某种危害社会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也无已预见到危害结果会发生而放任其发生的心理。而不追求和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就不属于刑法所指的不法侵害人。
二、过失犯罪人的行为是否造成危害结果。
对于过失犯罪人和其他人来说,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都是处于不能确定的状态。过失犯罪人的主观罪过,在于“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不论是“应当预见”还是“轻信能够避免”,所指的都是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对过失犯罪人是如此,对其他人也是如此。既是说,过失犯罪人的行为是否一定造成危害结果,对过失犯罪人以外的其他人来说,也都只能预见到其可能性。危害结果的是否发生,决定行为人是否构成过失犯罪。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便不能确定行为人的行为属于过失犯罪行为;而在危害结果发生以后,过失的犯罪行为也早已实施完毕,对之实施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已失却,因而,对过失犯罪人是不应实施正当防卫的。
三、过失犯罪人对危害结果是持否定心理态度的。
当危害结果已经发生的危险比较明显时,行为人总是立即停止其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而积极去避免危害结果的或尽量减轻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此时对过失犯罪人实行正当防卫已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此时的防卫行为已无助于保护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或者说已无助于避免合法权益遭受侵害。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