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律师(电话:139-2220-6869),组建的明法刑事团队,大量无罪、取保、缓刑成功案例,尤其擅长毒品、诈骗、职务侵占、非法集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案件辩护。&nbs... 详细>>
律师姓名:陈维崧律师
手机号码:13922206869
邮箱地址:13922206869@139.com
执业证号:14401200110249151
执业律所: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29层、10层、11层(1101-04)
导读:现实生活中,离婚是很普遍的现象。因“大款”养“二奶”而导致离婚的案件不在少数。那么,什么是重婚呢?重婚行为有哪些类型呢?下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概念简述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所谓又与他人结婚,包括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的和虽未经婚姻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
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此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二、界限认定
1、要区分重婚罪与临时姘居的界限。姘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而临时在一起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不构成重婚罪。最高人民法院1958年1月27日在《关于如何认定重婚行为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如两人虽然同居,但明显只是临时姘居关系,彼此以‘姘头’相对待,随时可以自由撤散,或者在约定时期届满后即结束姘居关系的,则只能认为是单纯非法同居,不能认为是重婚。”
2、要区分重婚罪与有配偶的妇女被拐卖而重婚的界限。近几年来,拐骗、贩卖妇女的犯罪相当严重。有的妇女已经结婚,但被犯罪分子拐骗、贩卖后被迫与他人结婚,在这种情况下,被拐卖的妇女在客观上尽管有重婚行为,但其主观上并无重婚的故意,与他人重婚是违背其意愿的、是他人欺骗或强迫的结果。
3、1994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给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中指出:“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发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在审判实践中,事实婚姻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两人之间相互以夫妻名义对待,比如过正常生活与性生活;二是对外两人明确以夫妻名义相称,比如对邻居、朋友介绍两人系夫妻关系,在社会上以夫妻身份出现等等。
因为事实婚姻是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有的还举行结婚仪式,还为双方父母及当地的亲朋好友确认等,仅缺登记手续,不能把它与临时性的非法同居相并同,应视为婚姻关系。对于事实上的婚姻,可以引用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因为,该条并没有规定要“登记结婚”的才构成重婚罪。该条所指“结婚”,既包括经过国家婚姻登记机关批准,履行了法律手续的结婚,也包括事实上形成的婚姻关系,即有配偶的人与第三者虽未经过婚姻登记机关批准,未履行法律手续,但事实上两人的夫妻名义同居,也就是所谓的“事实婚姻”。
4、重婚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通奸,指男女双方自愿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如果利用金钱或其它物质作为交易产生的两性行为,则是嫖娼。通奸是道德败坏行为,以教育训斥,警告,处分为主。姘居是男女一方或双方已有配偶,而又与第三者同居的;是男女之间出于不良动机,而无长远共同生活目的、非法同居的。通奸和姘居都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而重婚属于法律调整的范畴。三者行为性质不同。
5、包二奶实际是已有原配在外面秘密再与第三者以夫妻名义同居,他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与重婚仅区别于:只是没有领取结婚证而非法同居。如果包二奶在对外宣称上,是以夫妻名义进行,同样构成重婚罪。
三、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此种重婚发生的时间应为新的《婚姻法》颁布之前,即2001年4月28日之前,在此时间之后,已完全取消了事实婚姻的概念。)。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